2024年1季度全國汽車產銷同比增長6.4%和10.6%,而同期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增長達到了28.2%和32.8%,大幅超越汽車市場的整體增速。同時,截至2023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2041萬輛,占全國汽車保有量3.36億輛的6.1%。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與保有量的不斷提升,公眾對于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的安全性問題的關注也日益增加。近期,由于不規范的兩輪電動車充電引起的群死群傷事故的發生,對于電動汽車安全性的討論也引起公眾更多的關注。
根據汽車之家研究院在2023年對1315名消費者的調研,有76.3%用戶擔憂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其中電池安全(包括電池技術水平、電池材料及包裝結構等)在所列的新能源汽車安全6個方面中位列第3位,超過47%的受訪者認認為電池安全是“非常不安全”和“一般不安全”。其中非新能源汽車車主與年長(40歲以上)的受訪者對于電池安全性的擔憂更為顯著。
對于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性的擔憂主要集中在電池的起火事故。與傳統汽車的火災事故主要來源于外部因素不同,新能源汽車的火災事故大部分發生在電池短路、老化、過度充放電、碰撞及高溫環境下導致的電池熱失控。因此提升新能源汽車安全性的關鍵在于提升電池的安全性,而提升電池安全的核心在于有效防止電池熱失控。一方面可以通過采用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更加全面且高效的檢測整個電池系統的狀態,在部分電芯或電池包局部發生熱失控風險時及時對其進行切斷與阻隔,防止連鎖熱失控導致車輛自燃;另一方面,通過提升電池電芯材料與制造工藝,從根本上降低電池短路與老化的發生,包括采用固態/半固態的正負極與電解質,純度更高韌性更好的銅箔與鋁箔作為正負極集電體,可靠性更高的銅排等,都可以有效降低電池電芯短路引發的熱失控和新能源汽車自燃風險。
此外,對于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性的進步也需要向消費者積極宣傳。根據汽車之家的調研,認為電池“非常不安全”和“一般不安全”的受訪者,在非新能源汽車車主中占比達到54.1%,而在新能源汽車車主中只有26.6%,可見通過實際使用能夠幫助消費者建立起對于新能源汽車的信心,打消其對于電池安全性的顧慮,促進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
同樣,年長的受訪者對于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性有更大的顧慮,需要綜合考慮其需求,采用更有正對性的宣傳角度來消除其顧慮。相對而言,年長消費者對于新技術的接受度更低,而更相信真材實料,對于采用廉價的材料來替換質優價高的材料更加反感。他們普遍認為這樣的行為會導致更高的安全風險。最近,某新車型上市后被指出在充電線纜上采用非銅線纜,導致消費者對其產生產品形象產生潛在的負面影響。因此,在新能源汽車電池和其他關鍵系統中,需要非常慎重的選擇原材料,始終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才能在各個年齡段的消費者中建立良好的產品形象與安全可靠的信任感。